如何對抗奇癢難耐的小黑蚊?這4個方法最不會被咬!

  • 2022-04-23 14:49:00


每到夏天就是病媒蚊孳生的時刻,到戶外活動最怕的就是被叮得手腳都是包,其中令人害怕的不是蚊子,而是最難防範的小黑蚊,讓不少民眾避之唯恐不及,尤其被叮咬後的症狀又比蚊子還要來得嚴重,嚴重者還有可能需要就醫。不過小黑蚊並不是蚊子,在分類上是屬於吸血性昆蟲,若想要避免被叮咬必須先瞭解牠的習性。

小黑蚊
圖/農委會動植物防疫局

過敏反應若持續28天,反應激烈需就醫!

專業醫師分析:「小黑蚊名稱中雖然有個「蚊」字,但是小黑蚊並不是蚊子,在分類上屬於吸血性昆蟲,成蟲體長僅約 1.4 mm。」

小黑蚊的本名臺灣本土的吸血性昆蟲「臺灣鋏蠓」 (Forcipomyia taiwana)。俗稱:小黑蚊、黑微仔、蚊微仔、小金剛等,小黑蚊只有芝麻的一半大。其雌蟲嗜吸人血,具低飛習性,因此常叮咬人體小腿及手肘等部位,被叮後導致皮膚癢腫等症狀,嚴重者產生過敏反應。

小黑蚊尺寸圖
圖/農委會動植物防疫局

雌蟲吸血習性

雌蟲於白天吸血,以中午至下午為吸血高峰。易被叮的地方以樹下、走廊、涼亭、庭院及廟口等人群經常駐足停留的地方。雄蟲不吸血,羽化後只吸露水或花蜜,雌蟲交配後,需要吸血才有足夠營養產卵, 繁殖下一代。每次吸血後約 2-3 天即可產卵。 雌蟲每次吸血平均可產 40-50 粒卵。 冬季時可產出多達百粒卵。 懷卵雌蟲會選擇潮濕、有光照,且孳生藻類的土壤地表產卵,不會至陰暗角落產卵。

四大要點防止叮咬!

  • 走路比較不容易被叮咬

根據研究,台灣鋏蠓雌蟲不具有「主動的寄主搜尋行為」,這一點和蚊子正好相反,蚊子在感應到人呼出的二氧化碳、體溫和氣味時才會發動攻擊,而小黑蚊則不然,因此人們在行動中不易被小黑蚊咬,往往是停下休息時才會被叮咬。

  • 夜晚比較不會被叮咬

小黑蚊的日間吸血活動大約從早上8點開始,逐漸增多,到下午3點達到最高峰,然後漸漸減少,到了黃昏則完全消失,也就是說「晚上完全不會被咬」。

  • 避免在一樓久待

台灣鋏蠓成蟲可飛行距離地面接近2公尺,所以離地面較近的小腿最常受害,但臉部或脖子被咬的情形也不算少見;2樓以上一般很少見到小黑蚊。

  • 在戶外穿著長袖長褲

在戶外穿著長袖衣服、長褲,才比較可能達到百分百的防護,其他裸露部位可塗抹忌避劑(或防蚊液)。雖然針對小黑蚊的防蚊劑研究不多,不過現有研究證據仍顯示含DEET或PICARIDIN成份的防蚊液或驅蟲液有效。

被叮咬該如何處置

  1. 被叮的患部可以冰敷或用冷水沖洗,以降低癢感。
  2. 避免搔抓患部,以免引起細菌感染。
  3. 若引發過敏反應,應立即就醫治療。

資訊來源:東華大學小黑蚊專區


懶人生活 叮咬 吸血 小黑蚊 症狀 臺灣鋏蠓 蚊子 蚊微仔 過敏反應 防疫 黑微仔


大家都在看

確診可以投票嗎?
2022-11-19 08: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