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說我是間諜:人類學家與她的秘密警察監控檔案

NT $650.00
NT $488.00


被監控是甚麼感覺?多年以後才發現自己被周遭人的祕密包圍,是甚麼感覺?深入極權時代的生命經驗的民族誌反省體制之惡,對人性的危害由重新認識過去到走上真相與和解之路「本書是有關被監視的效應,而被監視已經成為了人皆有之的經驗。我們現在全都處於監視之下,但我們大部分人對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幾乎毫無概念。……在每天都有新監視方法誕生的今日世界,我希望本書能夠讓某些監視方法和它們的效應曝光。」----本書作者凱薩琳.弗德莉1973年,一位來自美國的人類學博士生韋德瑞,到羅馬尼亞的外西凡尼亞地區進行田野。當時羅馬尼亞正處於共產主義獨裁者希奧塞古(NicolaeCeauşescu)的統治之下。整個70和80年代弗德莉經常回到這個田野現場,在當地的時間合計超過三年。在共產政權垮台、秘密警察監控檔案解密之後,韋德瑞才發現,檔案局中有關她的監控檔案,竟然多達兩千七百多頁。閱讀這些檔案帶給她極大的衝擊。在克服一開始的難過不適後,韋德瑞開始深入研究這些檔案。閱讀檔案使她發現,事情非常複雜。有信任的人打過她的報告。有朋友因為她而被監聽,甚至被威脅成為線人,使她知道後充滿罪惡感。她甚至找到其中一些秘密警察,去和他們見面,親身接觸,認識他們是甚麼樣的人。韋德瑞透過檔案重新走過歷史,一來發現自己當時的無知,在無知中造成的傷害;二來也真正直面體制之惡,體制中的人複雜的氁樣,體制本身的變化。她不斷問自己該如何看待這些、該採取怎樣的立場,這思考的過程也成為民族誌的一部分。精彩摘句:被監控的感覺:「被刺探是什麼感覺?被人懷疑你是某種類的間諜或叛徒是什麼感覺?你是在很久之後才發現你本來被包圍在秘密之中是什麼感覺(這些祕密包括向秘密警察打你報告的朋友的名字和警察採取來干涉你的生活的行動)?一等到知道你被監視的程度,這種經驗對你的身分有什麼影響,對你認為你業已建立的信賴關係有什麼影響?」問題不在秘密警察是否有傷害到我:「即便秘密警察沒有傷害到我個人,他們參與其中的體系傷害了很多我關心的人,更不要提四十多年來被他們荼毒的成千上萬羅馬尼亞人。我們是無法究責個別的軍官(他們的罪責只在於加入「安全局」),只能究責整個機制和它所服務的黨。這個鎮壓系統致力於肅清國家的敵人和維護羅馬尼亞個人的安全,對人民帶來了大量的傷害。問秘密警察對我造成甚麼傷害是搞錯了重點。」我是否傷害了我的朋友:「……隨著我的線人而出現的有關傷害和責任的複雜問題,因為他們或許會主張……,我事傷害他們的人:我的無知和天真,我隱瞞朋友身分時的笨拙,我的過度熱情和早熟的情感投入,全都對他們構成傷害。譴責的衝動和人際關係的微妙性發生碰撞,隱蔽了它們的複雜性。」直接面對秘密警察後的領悟:「要過了好一陣子----事實上是幾個月----我才意識到這些會變中發生了甚麼,直面他們(雖然不是已有敵意的方式),但真正發生的事卻是它們在吸收我:不是吸收我當線人而是吸收我以更正面的方式看待他們!……雖然現在是他們應該採取守勢的『後社會主義』時代,但他們卻斷然不是採取守勢。」前秘密警察現在仍然在運營著國家:「就像前共產集團其他地方那樣,前秘密警察在羅馬尼亞經濟的私有化中分去一大杯羹。我從一席談話中得知,因為很多秘密警察是學法律(我所見過的三個之中就有兩個是這樣),他們在一九八九年之後很容易被承認為律師,然後他們利用這種有利優勢保護彼此,讓別人不能逼退他們。他們從前在經濟中的角色(主管重要的國內和國外企業)讓他們建立了優越的人脈,這些人脈讓他們在新經濟中照樣生意興隆。(有一個人脈關係極端好的朋友在二零一六年一次午餐時悄悄對我說:『他們運營著這個國家!』在這裡,『他們』指的不只是前『安全局』軍官,還是指他們在一九八九年之後的後繼者。)」檔案開放的影響:「……在那些年間,因為秘密警察的監聽、監看、操弄線人網絡和根據『除非證明無辜否則為有罪』的原則行事,很多人的人生被雙倍化(doubled)。這種事之所以可能,是因為保密誓言和工作區隔化的存在,它們讓支持我們的憤怒的確定性無法確立-----但由於『檔研會』檔案管現在的對外開放,這種憤怒如今變得可能。」事後才知道自己受擺布:「……面對我的檔案和秘密警察讓我明白了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是受『安全局』擺佈的傻瓜。他們發給我簽證,准我入境,然後把我變成他們的『土著』,變成他們的超卜連群島島民[1],讓我受到比我對羅馬尼亞人強烈得多的審視。他們跟蹤我,讓我認識新的朋友,然後又在這些人中間挑選新的監視目標和線人。他們也讓我幫忙他們去研究老百姓對政府是什麼觀感(這些觀感有時是他們自己查不出來)。『安全局』把我用作工具:這大概是他們沒有把我驅逐出境的另一個理由。」各界書評:「帶著無畏的好奇,與一顆破碎的心,凱薩琳.弗德莉帶我們走上一趟憂心忡忡的旅程,深入她的秘密警察檔案,處理田野工作中的信任與背叛問題,她所袒露出的脆弱令你想握住她的手。這是一本自我民族誌與歷史的混合體,讀來縈繞心頭又深具原創性,本書必定會成為人類學的經典。」----露絲.貝哈爾,人類學家「這本既迷人又重要的書應該被列為人類學家和口訪歷史學者的必讀書單。」----西拉.菲茨帕特里克,歷史學家目標讀者群關心轉型正義的讀者,更深入細緻地認識極權時代人們的生命經驗。促轉會即將結束,我們國家檔案未來何去何從?歷史記憶如何被保留?讓生活在當代監控資本主義下的我們,認識「被監控」意味著甚麼。創傷與療癒,真相與和解。★國外學者好評「這本既迷人又重要的書應該被列為人類學家和口訪歷史學者的必讀書單。」──西拉.菲茨帕特里克(澳洲歷史學家)「帶著無畏的好奇,與一顆破碎的心,凱薩琳.韋德瑞帶我們走上一趟憂心忡忡的旅程,深入她的祕密警察檔案,處理田野工作中的信任與背叛問題,她所袒露出的脆弱令你想握住她的手。這是一本自我民族誌與歷史的混合體,讀來縈繞心頭又深具原創性,本書必定會成為人類學的經典。」──露絲.貝哈爾(美國人類學家)「《他們說我是間諜》是兼具深度與好讀的著作,是臺灣罕見的羅馬尼亞社會研究,也是從親歷見聞角度出發的東南歐現代史與冷戰學術史……至於貫穿全文,韋德瑞與羅馬尼亞友人之間的真摯感情,與四十餘年不斷的緊密人際連結也提醒我們:祕密警察檔案雖然黑暗,但人際友誼卻也無比強韌。」──夏克勤(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共同推薦夏克勤(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專文導讀李志德(《鏡周刊》出版組總編輯)李雪莉(《報導者》總編輯)阿潑(作家)胡淑雯(作家)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前促轉會委員)楊翠(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前促轉會主委)劉紹華(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蘇慶軒(中研院臺史所博士後研究員)


監控 監視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