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軍,二戰德軍於國防軍之外的另一股武裝力量。庫特‧麥爾,人稱「裝甲麥爾」,黨衛軍最年輕的將級指揮官。第十二黨衛裝甲師,兵員由十七至十八歲青少年組成的裝甲師。與裝甲麥爾及他的擲彈兵們,經歷戰場的槍林彈雨,體驗戰鬥的生死一線。黨衛軍部隊素來給人冷酷、誓死達成任務的無情戰士,他們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對敵手絕對不會手軟的印象。他們究竟是見證納粹德國崛起與覆滅的蒙難者,還是代表納粹的名義在外施虐的加害者?庫特‧麥爾,這位當時德國野戰軍中最年輕的師長,將他的戰士歲月在這本以他口中的「戰友」以及他本人的作戰見聞為出發點,記述他在戰場上以及戰俘營的所見所聞。本書是在作者經歷了慘烈的戰爭之後寫成的,內容不是為了美化個人或者納粹的所作所為。寫下這些記錄,是要為逝去的和倖存的戰士發聲。書中的故事,都是在外號「裝甲麥爾」的作者指揮下的作戰經歷,他的足跡遍布波蘭、法國、巴爾幹半島、希臘、俄國和諾曼第地區。麥爾的戰爭始於波蘭與西線如疾風般的閃電戰,他隨後率領部隊在巴爾幹半島翻山越嶺突破,展開連上級長官都難以置信的渡海強襲。當德國對蘇聯開戰,他作為先鋒部隊展開攻勢直抵南俄地區深處,隔年冬天在轉為不利的戰局中投入反擊作戰。當盟軍於諾曼第開闢第二戰線,面對盟軍絕對的物資優勢與制空權,裝甲麥爾與黨衛軍第十二裝甲師這個極其年輕的組合,展現出連敵方都予以尊敬的堅韌戰鬥。當戰爭勝利已經近乎無望時,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持著他與黨衛軍的戰士們,持續戰鬥下去?裝甲麥爾並不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因為個人崇拜狂熱、或是灌輸的盲目服從,而是因著對祖國家鄉的熱愛,以及戰友間的強烈羈絆,使得他們成為一個強烈凝聚的戰鬥共同體,持續為所想保衛的祖國而奮戰。書中描述這些部隊勇敢、袍澤情誼、騎士精神以及愛國情操,是代表了德國軍隊的軍事紀律、犧牲奉獻。作者透過這本書為那些倖存的戰士、把他當作父親般敬仰的士兵挺身而出,及緬懷當年在戰火中犧牲的陣亡者。本書不僅帶給我們前線上火爆的氣息,也反映了其麾下部隊的戰鬥過程與發展沿革,更是中下階指揮官在裝甲戰術與領導統御上的實用寶典。這應該解釋了本書為何在德國國內外所引起的巨大關注。本書特點台灣首次出版的黨衛軍少將「裝甲麥爾」的自傳。從將官的角度,以體恤年輕士官兵在戰場的犧牲付出,做一個最真實的記錄。平反黨衛軍擲彈兵與執行種族滅絕的單位的性質不同。推薦與書評「我們在戰爭中終究並非為單一個政黨做出犧牲,而是為了我們的家園。」作者庫特‧麥爾(KurtMeyer)「從書中可以讀到,他們能夠為自己父親的勇敢、堅定、正直以及對國家的熱愛而感到自豪。但同時間,他們也能從書中得知戰爭的可怕。」韓希埃‧艾貝爾巴赫裝甲兵上將(HeinrichEberbachGeneralderPanzertruppea.D.)「無論我們在哪裡,在家裡,在工作中,在公共場合,在海外,每個人應該都能夠自豪地說:裝甲麥爾是我的戰友!」胡伯‧麥爾(HubertMe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