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明明在地理上氣候多樣、地形破碎;在歷史上政權林立、沒有出現過大一統帝國,何以成為「關鍵的十字路口」?台灣位處十字路口的北大門,該如何與之交流?——安東尼•瑞德(AnthonyReid)——東南亞史研究權威、美國亞洲研究學會傑出貢獻獎得主重量級巨作跳脫以往國別史與單一時間線的視角,以多重時間線為經、各類主題為緯,以地理特徵做區別,重新梳理複雜難解的東南亞★★作者親寫「繁中版」新序——給台灣讀者看的東南亞史★★●二○一○年時,東南亞多數國家已經位居全球財富排行榜當中的第四分之三間區內,其中,新加坡與汶萊屬於超級富有的國家,這兩國與馬來西亞、泰國的排名則是排在全球前半。在人類歷史上很少有資本積累的熱帶地區當中,東南亞無疑是一顆明星。東南亞重獲(更好的說法是維持)它作為十字路口的歷史性角色,對於貿易、移民、思想的傳播保持相對開放的態度。那麼,為何東南亞的歷史具有「關鍵的十字路口」的重要性呢?長久以來,東南亞地區在它的鄰居們眼中就十分獨特,中國人稱之為「南洋」,印度人稱它為黃金之地「蘇瓦納德維帕」(Suwarnadwipa),阿拉伯人將它稱為「爪哇」(Jawa),歐洲人則稱其為「更遠的印度」(FurtherIndia)或「超出恆河的印度」(Ultra‐GangeticIndia)。東南亞一直都是個獨特的地區,有著無窮的多樣性。它有特殊的環境,包括濕熱的季風氣候、密集的叢林、廣泛的水系,還有週期性的自然災害。由於地形的破碎和水域的隔離,導致人群相互連結的方式主要透過海洋而非陸地,使得東南亞沒有出現其他地區那種整合並統治廣大疆土的大帝國。一直到十九世紀初,在外人眼中,東南亞依然是個連貫一致的整體。然而,一百年之後,情況已不再是如此。帝國主義將這片區域劃分為英國、荷蘭、西班牙/美國、法國的地盤,各有各的教育、現代化術語和語言學研究,這片地區於是變成世界上語言最為多樣分歧的區域之一。此外,民族主義也開始驅使各種族群相信自己有特殊的民族命運。到了二十世紀,冷戰戰場殘酷地撕裂東南亞,伊斯蘭聖戰潮又使紛歧的穆斯林少數族群深信,他們不應該再容忍此區域內的多元性。●如何保持多樣性與獨特性兩者之間的平衡,是東南亞的挑戰所在,本書正是以「關鍵的十字路口」為基準,橫跨上古至現代兩千年的幅軸,來探討東南亞地區的多樣性與獨特性。作者AnthonyReid是東南亞史的權威,學術研究扎實。不過作者在行文上並不是以一條單一的時間線從古敘述到今,而是分為氣候、貿易、宗教、政治、人文……等等不同的主題,不同的時代有其不同的主題特徵。而且每個時代區塊之間不一定是相互接續的,有時可能會互相重疊。這也是東南亞地區乃至於東南亞史,多元、獨特的表徵之一。東南亞史除了自身的獨特性與多樣性之外,作者也指出東南亞歷史值得更多關注三個的原因:一是東南亞危險的地殼交界處,對於世界氣候與人類生存都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再者,相較於我們已知其歷史的其他社會的女性而言,東南亞女性在經濟與社會方面更具有自主性;最後,與主宰其他地區的那些國家相比較,東南亞的社會則擁有更多具備文化與經濟連貫性的機制。以東南亞的性別關係為例,東南亞在性別關係上與中國、印度相比,即使儒家、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將外來的男性主導模式帶進了東南亞,但確實存在著一種男人與女人擁有相對平衡角色與經濟自主性的「東南亞模式」。例如:(一)宗教方面:典型東南亞的宗教儀式體制都強調男性和女性的互補原則,在擔任神靈媒介這方面,女性與男性於宗教領域可說是同等活躍。(二)家庭關係:家庭裡面會分出男性與女性的領域,且婚姻絕對不是女人依賴於男人的情況。(三)經濟方面:夫妻財產是由雙方共同持有,男性與女性各有他們的經濟自主性。東南亞人認為應該由女性控制家庭的金錢收入並進行理財,女性的財產權有足夠的保障。●形塑現代東南亞的關鍵期是十九世紀上半葉,在此之前,東南亞地區除了區分大越國與中國的疆界之外,並無其他的固定邊界存在,東南亞依然是一個充滿宗教─文化典範中心的流動區域。但是隨著歐洲民族主義的進入,東南亞被納入了一個新的世界體系,地圖被劃分成七彩的區塊,為固定的國際邊界所瓜分。在近二百年的東南亞人生活之中,國家、民族與宗教的重要性變得越來越高,造成了破裂與分歧。導致現今的歷史學者在書寫東南亞史的時候,處理的時期愈古早,反而愈能將東南亞以整體論之。因此,作者指出,在利用已知的當代邊界來表達從前的地理時,會導致不恰當的使用國家單位來回顧歷史。所以作者在本書中,在敘述十九世紀以前的東南亞史時,會盡量使用島嶼或集水區等地理特徵,以避免進入誤區。而二十一世紀的全球經濟整合,讓每個國家對內都得處理日益強烈的文化多元主義,對外則得面對外國的糾纏。即使處於國族主義或民族主義階段,東南亞各個社會的多元主義本性也從來沒有消失過。一直以來,民選政治必然會讓協商與結盟模式遭到制度化。因此,在這個需要以嶄新方法結合文化多元主義、人權的世界中,東南亞經驗值得我們關注。最後,我們所處的台灣島,乃是一個龐大語族──南島語族的誕生地。因此,如果沒有台灣,就不會有東南亞的語言地圖。南島語族先驅一定擅長航海,而且很有可能熟稔稻米農業,在五千年之前,他們從台灣出發,帶著他們的語言來到今天的印尼、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不僅於此,他們最終還抵達太平洋上的波里尼西亞還有馬達加斯加。那些南島語族人(今日台灣原住民的祖先)當然不是最後一批逃避大陸壓力而到台灣島避難的人群,但在被迫將台灣島與他人分享之前,他們已經在此生活了好幾千年的時光。十七世紀以降,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始,台灣再次涉入東南亞的海洋網絡。一直到現代,台灣與東南亞各國曾向對方學習許多,然還有更多事物值得彼此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