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標籤

噤聲之界:北臺灣客庄與原民的百年纏結和對話

NT $680.00
NT $537.00


★本書由國藝會臺灣書寫專案補助塵封的族譜,喚起原客數百年來互動的血色記憶;無頭魂與魍神,依舊遊蕩在北臺灣的山林,鬼影幢幢。「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作為國家強力推動的文化政策,透過發掘/發明客家文化與美學符號,企圖重新活絡沿線客庄產業與觀光,藉由夏雪紛飛的桐花詩意印象,讓遊人可在每年的桐花祭體驗浪漫的山林氛圍。 然而,臺三線的前身,不管是清朝時期的土牛溝,抑或是日本時期的隘勇線,代表的卻是由國家或民間以暴力手段劃設下的原/漢分界。既然有了「界」,不同人群的文化觀、宇宙觀、土地倫理,甚至「靈」的力量,就在此發生競逐與衝突。為了捍衛家園、守護獵場,部落族人面對來犯的侵墾者,遵循祖律,以出草獵首論斷是非曲直,執行正義;為了爭得田地、落土安居,漢庄客民以「食番肉」,宣洩開山打林的父兄親人,失去頭顱、橫死山林,所帶來的仇恨與哀傷。這段長達數百年的過去,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成為遙遠的歷史。眾多的伯公祠、有應廟、大墓公塚,以及飄盪無依的無頭鬼,見證了屍味與血色,依舊籠罩在臺三線所在的北臺灣淺山地帶,魑魅魍魎,鬼氣森森。一本塵封的族譜,留下了家族長輩被獵首的記述。梁家先人於十八世紀渡海來到臺灣,深入到今日新竹新埔、關西一帶拓墾。在開創新家園的過程中,他們面對的是甚麼樣的環境?又經歷了甚麼樣的遭遇?為甚麼新版的族譜要將獵首的紀錄刪除?種種的不解與疑問,驅使作者走入北臺灣淺山地帶,訪廟、找墓、問神、尋鬼。透過文獻資料的爬梳與走訪部落與客庄的耆老,採集口述,一部有別於官方所建構出來的——以客家為主體、用浪漫作包裝的——臺三線沿線山林,重新被詮釋出來。作者筆下的這處山林,包含了客家人、道卡斯族、凱達格蘭族與泰雅族人,以及諸神與野鬼們為了生存,累世累代的互動與折衝,這些故事存在於民間記憶與口述傳說,視角多元、眾聲喧嘩。然而,這並不是一本單純講述北臺灣山林的鄉野傳奇之書,也不是要重新扒開過往人群接觸所造成的傷與痛。當國家元首代表政府與國家,向原住民族道歉之後,唯有重新回到人群交界地帶,透過客庄與部落耆老口中的娓娓道來,不管是客家人念茲在茲的無頭祖公婆,或是泰雅與平埔族人被佔據開發的傳統領域,存在於不同人群的記憶,以及存在於記憶之中,深邃而難以拋下的悲痛與埋怨,才得以被說出、被看見。唯有被說出、被看見,才有機會進行人群間多向的溝通、對話與理解,也才能達到真正的和解,讓因歷史與時代造成的傷口,得以結痂癒合。


臺三線